正文內容

母豬分娩過程中輸液要遵循的7大原則

發(fā)布時間:

2020-06-16

母豬產后輸液七原則:先鹽后糖、先晶后膠、先快后慢、寧酸勿堿、寧少勿多、見尿補鉀、驚跳補鈣。
什么條件下才給豬輸液?
一般來說,豬機體水鹽代謝不平衡,因缺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發(fā)生紊亂的現(xiàn)象,當超過自身的調節(jié)能力時,有可能出現(xiàn)豬只死亡的現(xiàn)象。因此,需要及時給豬輸液。
為什么輸液要分先后?
“先鹽后糖”原則
在發(fā)生嚴重腹瀉、大出汗、急性失血、分娩應激時呼吸急促或嚴重熱應激等情況下,機體自我調節(jié)為了保水啟動“保鈉排鉀”機制,此時機體往往處于缺鉀狀態(tài)。低鉀時不宜補糖(因為糖酵解時消耗鉀),因此要堅持“先鹽后糖”輸液原則。
“先晶后膠”原則

分娩時,先輸晶體溶液是必須的,它能迅速擴充血容量,同時會降低血液的粘滯性,降低血流阻力,加快血液的運行速度,有利于血液循環(huán),確保分娩母豬腦部的供血充足,防止腦部急性缺血性休克死亡。
“先快后慢”原則
堅持“先快后慢”的輸液原則,可先快速輸液,建議用80-100ml/min的速度輸完1/3-1/2的輸液量,以使病理狀態(tài)迅速恢復、疲勞快速緩解或搶救死亡;再慢速輸液,以20-30ml/min的速度輸入其余量。
“寧酸勿堿”原則
母豬分娩過程中呼吸非常急促,CO2排出太多,容易形成呼吸性堿中毒;母豬在分娩過程中“亡血傷津”,大量體液丟失引起腎上腺分泌醛固酮激素增多,醛固酮的“保鈉排鉀”作用機制促進遠曲小管和集合管排出H+、K+,而加強Na+的重吸收。腎臟H+排出增多導致HCO3-的生成增多,與Na+與HCO3-相伴而重吸收也增加,從而引起代謝性堿中毒。
“寧少勿多”原則
補給大量晶體溶液、水分及鹽類會使病豬心臟、肺臟和腎臟等負荷過大,還可能造成血漿蛋白和血漿膠體滲透壓較低,會引起病豬組織急性水腫和加重感染,所以堅持“寧少勿多”的輸液原則。
“見尿補鉀”原則

母豬分娩過程中“亡血傷津”,機體會啟動“保鈉排鉀”機制,如果輸液量過多,就會造成母豬分娩時排尿,母豬尿量增多就造成鉀離子排泄過多,往往造成低鉀血癥。

“驚跳補鈣”原則

母豬妊娠后期由于大量鈣供給胎兒骨骼的生長發(fā)育,分娩時消耗大量鈣來滿足分娩產力需求,以及為哺乳做好準備,在分娩時及分娩后母豬易缺鈣。母豬缺鈣常表現(xiàn)驚跳,對周圍環(huán)境變化敏感,脾氣暴躁,常表現(xiàn)陰戶損傷、肩胛部損傷或臀部擦傷,母豬不愿哺乳等。